当孩子开始爱上涂鸦时,有些妈妈更多关注的是如何提高孩子的绘画技能,而更聪明的妈妈为了让孩子学会观察、欣赏和想象,画出充满童真的世界而动足脑筋。专家认为,幼儿美术教育的关键是寓教于美,强调在幼儿精神获得满足和愉悦的同时,培养其对美的感受力,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而不是单纯掌握绘画技能。
让孩子感受美
审美环境的营造对孩子艺术细胞的培养是很关键的。让孩子从小生活在美的环境里,是培养孩子对美的感受力的重要基础。聪明的妈妈往往从孩子出生开始,就很注意给孩子营造一个美的视觉环境:3 ~ 6 个月的孩子:这个时期的孩子已经能够上下左右地追随移动的物体。妈妈可以利用家里的空间刺激孩子的视觉。比如,在墙壁上贴上色彩斑斓的图画,最好是风景名画,如以小桥流水、森林大海为背景的画;给孩子有意识地翻看颜色鲜艳的图书。这时,你会发现他特别喜欢色彩浓烈的纸张、衣服和玩具。其实,他已经开始具备来到人世最初的“欣赏”水平了。6 ~ 12 个月的孩子:在有着温暖阳光的天气里,不妨多带孩子到户外去,让孩子感受大自然的美,他会越来越喜欢这个五颜六色的世界。虽然这个时候孩子还不能识别各种颜色和不同的自然景物, 但你可以有意识地对孩子说: “这是好漂亮的红花”、“这片树叶是绿色的”、“这块鹅卵石是圆圆的”、“当有风吹过时,跳舞的柳枝是不是很美啊?”不要以为孩子听不懂,其实,他对这个美丽的世界喜欢着呢。你可以鼓励他用手去采摘一些小草小花,或者捡一些大小不等的石头等等。1 ~ 2 岁的孩子:孩子可能已经有涂鸦的欲望了,不妨给他各种颜色的水彩笔,任他在纸上乱涂乱画, 不要随便对他的 “作品” 进行否定。你可以启发他:“画一个红太阳好吗?”同时告诉他早晨的太阳和中午的太阳有什么区别,当太阳照射进房间时,屋里有什么不同。有条件的话让孩子欣赏日出和晚霞,这可以使孩子对大自然的美景有自己的观察和感受。3 岁以上的孩子:有条件的可以带孩子去旅游,途中应不失时机地引导孩子欣赏自然美景。比如游玩长城时,让孩子观察长城的高大雄伟,像一条蜿蜒盘旋的巨龙。爬泰山时,让孩子领略泰山的陡峭和险峻。到了草原,让孩子体验草原的茫茫无际。
让孩子想象美
孩子的想象力是惊人的。爸爸妈妈们要注意引导和启发孩子充分发挥想象力的能力,应该说,想象力越好的孩子越有发现美的能力。想象线条:当孩子得意地把自己随意涂鸦的作品拿到你的面前时,在看到纸上杂乱一堆的线条时,你千万不可皱起眉头说:“这是什么东西呀?我什么也看不出来。”这会挫伤孩子的自尊心,破坏他的想象力。你不妨说:“这还挺像草坪上的小草。不过这些小草好像被风吹得东倒西歪的。能不能让小草长得整齐些呢?”这样孩子会更专注于小草的美丽而继续想象他眼中的世界。想象音乐:当你给孩子放音乐时,你可以启发孩子:“在这充满欢快而有节奏感的音乐中,你想到了什么?”可能,孩子就会说像小溪奔跑的声音,或者像小鸟唱歌的声音等等。这是孩子想象中的美丽世界啊!想象云彩:还可以让孩子大胆去想象天上的云彩是什么图案,你会发现孩子的想象力真是出奇的好。在这样的想象中,他会产生浓浓的发现美的兴趣。
让孩子观察美
利用身边的生活资源,引导孩子对事物进行不同的观察,当孩子的观察力逐渐增强时,他会更加留意美的事物。在选择观察对象时,你要寻找那些贴近孩子生活并且是孩子感兴趣的事物。观察花朵:在公园里看到很多美丽的花时,你可以让孩子闻一闻花的气味,可以问孩子花是不是很香,不同的花朵颜色和形状有什么不同。观察人物:可以让孩子观察家里的人都有什么不同,启发孩子思考:谁的衣服最漂亮?妈妈穿的裙子是什么颜色?奶奶的头发为什么是白的?观察小动物:比如,鱼缸里有许多小金鱼,它们有什么不同的颜色?哪条鱼最“胖”?哪条鱼最漂亮?它们游起来像什么?在小区花园里看到一条可爱的小狗,它和邻居家的有什么不同?观察蜗牛的爬行,是不是很像缓缓移动的别致的小房子?
让孩子欣赏美
可以给孩子多看一些美术画册,帮助他们欣赏美术作品。美术是一种视觉艺术,培养孩子发现美和欣赏美的能力,应该给孩子提供充分的视觉资源,发挥他们视觉感知的潜力,从而获得足够的视觉经验,形成敏锐的审美能力。美术欣赏的主要方法是对话法,除了语言表达之外,家长可以鼓励幼儿用其他方式来表达自己的审美感受。画册的选择,给家长提供如下几点建议:1. 家长可多选一些带有动物图片的画册。在美术作品的表现内容上,幼儿比较偏爱表现动物的美术作品,这样很容易引起孩子的兴趣。2. 其次是选择一些表现交通工具和植物的美术作品画册。因为交通工具和植物是孩子们生活中熟悉的东西,会使他们感到很亲切不陌生。3. 家长还可以选择色彩鲜艳丰富的美术画册。因为幼儿还没有形成对美术作品表现形式的偏爱,只能根据美术作品色彩的丰富与鲜艳程度来选择自己喜欢的美术作品,所以幼儿对色彩丰富和鲜艳的美术作品更感兴趣。4. 也可挑选一些具有卡通、漫画风格的画册。幼儿大多偏爱夸张和拟人风格的。